曹德旺在参观一座破败的寺庙后,对住持许下承诺:“修寺庙的钱我出了!一直到修好为止!”谁能想到,就这么一句话,让曹德旺花费了2.5亿。到底是什么样的寺庙,让曹德旺不惜花费重金,也要将其修复呢?
曹德旺的好友王石,在日本旅行的时候,参观过一座寺庙。王石之所以会被这座寺庙吸引,是因为寺庙的名字,就是以中文命名的万福寺。不仅如此,寺庙里的和尚,诵经时的声音腔调,也像极了福建一带的方言。
出于好奇,王石向寺庙里的和尚,打探了万福寺的由来。根据和尚所说,日本的这座万福寺,其实是一位中国人建造的。相传在清朝,一位得道高僧,为了传播佛法,飘洋过海去了日本。高僧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四处宣扬佛法,但心中一直记挂着故乡。
他为了弘扬佛法,在日本广纳弟子,并且定居在了当地。当年他就是在福建的万福寺诵经,后来也是从万福寺离开的。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也为了让佛法一脉相承,高僧在日本修建了另外一座万福寺,从格局到风格,都和福建的万福寺,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听完和尚的介绍,王石把万福寺记在了心里。回国之后,他邀请好友曹德旺,一起去参观福建的万福寺,想要看看,这两座寺庙究竟有何不同。可当两人来到万福寺后,才发现这座寺庙早已残破不堪。
虽然和日本万福寺的规模相当,但很多庙宇只剩下了残砖破瓦。万福寺的住持告诉二人,这座寺庙始建于唐朝,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期间曾遭遇过山洪,大火,以及各种天灾人祸。虽然后来也有过重建,但受限于资金问题,进度一直很缓慢。
“修缮寺庙,大概需要多少钱?”王石听完住持的讲述,随即问道。住持也没有隐瞒,表示想要把寺庙修好,起码需要1600万。听到这个数字,王石思量了一番,并没有说话。在他看来,自己最多能拿出1000万,投入更多的资金,就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了。
一旁的曹德旺听了,当即说道:“这1600万我出了,不管怎么样,也得修好这座古庙。”住持一听大喜过望,随即又表示,1600万是最低的估计,实际恐怕需要2000万资金才够。曹德旺听完只是点了点头,说道:“不管需要多少,这笔钱我都会出!”
在曹德旺的眼里,万福寺不仅仅是一座古寺,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一座唐朝建造的寺庙,能流传至今已经实属不易,如果能把寺庙修复,让更多的人参观,也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寺庙的底蕴和文化。
确定要投资之后,曹德旺不仅出了资金,自己更是亲力亲为,请来了许多的专家,共同完成寺庙的修复工作。因为寺庙周边发展也比较滞后,曹德旺又有了一个念头,就是要围绕着万福寺,打造一个文旅中心。
这项修复工作,做了整整3年时间,曹德旺从最初的投资2000万,到最后投入了2.5亿的资金。原本破旧不堪的寺庙,经过重修后,保留了古代的风格和技艺,将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寺,重新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不仅如此,因为文旅中心的出现,有不少游客都慕名而来,万福寺的名气越来越大,香火也变得越来越旺盛了。看着万福寺变得越来越好,曹德旺心里也很开心。但是对于自己投入了2.5亿的事情,他却只字不提。
后来寺庙的住持,特意为曹德旺举办了一场感谢仪式。不仅如此,为了表达对曹德旺的感谢,住持还提出,寺庙里有关于香火的事宜,全部交给曹德旺来打理。毕竟曹德旺是拿出了2.5亿的真金白银,没有他的投资,万福寺就不可能重现昔日的辉煌。
但曹德旺很果断地拒绝了住持的提议,不仅如此,在他临走之前,还特意告诉住持,以后万福寺就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了,寺庙里的一切事务,还是由住持来打理。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这座古寺,能够一直保存下去,继续展示给后人观览。
只是因为一面之缘,曹德旺就能大方地拿出2.5亿投资,事后还不求任何回报,低调的性格令人佩服。作为企业家,曹德旺在捐款这件事上从不吝啬,40年的时间里,他捐出了近120亿。
曹德旺还曾说过:“国家在前,企业在后,我身为企业家,就应该有社会责任心。”默默做着善事,却从不求他人回报,这也是曹德旺被称为“首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