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为什么敢擅自杀掉一品大员毛文龙?毛文龙又为什么不抵抗?

袁崇焕为什么敢擅自杀掉一品大员毛文龙?毛文龙又为什么不抵抗?

毛文龙若选择向关内撤退,肯定会与撤退的努尔哈赤大军正面遭遇,那时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而若选择不撤退,依旧留在辽阳,也注定会陷入被包围的困境。此时,他面临的选择几乎没有出路,唯一的生死决断似乎就是:战死,或投降。然而,毛文龙的决定却令人大跌眼镜——他选择了攻打后金的镇江堡。镇江堡地处后金的深后方,要攻占这一目标,只有通过水路。倘若走陆路,简直比自杀还要直接。

尽管毛文龙手下仅有两百兵力,而镇江堡的守军则是他兵力的十倍之多,毛文龙却并没有放弃进攻的计划。为了出其不意,他特意选择了夜晚发动攻击。夜色掩护下,守军完全无法辨别敌人的力量,最终惨败。镇江堡的守将佟养真被毛文龙亲自斩杀。努尔哈赤得知后,愤怒至极,迅速挥军反攻镇江堡,誓要将毛文龙碎尸万段。

然而,毛文龙在镇江堡之战胜利后,并没有选择直接撤退,而是悄悄占领了皮岛,为接下来的局势做准备。当努尔哈赤追击到来时,毛文龙迅速将兵力转移到皮岛上。由于后金并没有海军支持,努尔哈赤最终被迫放弃追击,毛文龙便因此成功在皮岛立足,从一名毛都司晋升为总兵。

皮岛,原本只是一座小岛,却在短短几年间成了毛文龙的军事和经济根据地。从最初的仅仅二百士兵,到崇祯二年时,毛文龙的兵力竟然一度扩充至四万之多。难以想象,作为一座孤岛,他是如何积累如此庞大的军队和资源的?

毛文龙的打仗能力一向出色,但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在经济上的才华。明朝当时实行“片板不得下海”的政策,但由于明朝的丝绸、瓷器、茶叶在海外市场热销,走私活动异常猖獗。毛文龙巧妙地利用这一点,他通过走私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单月收入可高达十几万两白银,相当于现代的亿级人民币。

有了资金支持,毛文龙不仅能够购置兵员,也能通过朝廷的补助确保军队的稳定。更重要的是,毛文龙利用这笔财富,继续对后金展开频繁骚扰,成功地为明朝守住了辽东的局面。后金的军队虽然想反击,但却始终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原因很简单,任何一次出征都会使后金的力量分散,若明军能够趁机反击,后金就有可能丧失战略主动权。

毛文龙的地位,日渐强大,甚至让辽东的总督和巡抚都无可奈何。辽东的官员们不得不容忍他的存在,因为他在守卫辽东时的表现至关重要。倘若他突然投降后金,辽东局势可能立即崩塌。然而,袁崇焕对此却并不宽容。

袁崇焕自从担任督师蓟辽以来,一直对毛文龙抱有敌意。袁崇焕曾在一次将帅不和中,亲眼目睹辽东军队因指挥不当而惨败。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袁崇焕决定铲除毛文龙。正因如此,他在即将出发时就已下定决心,谋划将毛文龙除掉。“可用则用,不可用则除之”,袁崇焕早已打定主意。

然而,袁崇焕没有意识到,毛文龙的兵力和影响力无法轻易替代。毛文龙的士兵忠诚于他,袁崇焕即便取而代之,亦难以获得这些士兵的支持。最终,毛文龙被杀害后,皮岛的局势急剧恶化,原本繁荣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许多曾经的将领纷纷投降后金。

至于崇祯帝,他事先并不知晓袁崇焕的计划。要不然,《明史·袁崇焕传》中的记载也不会写道:“帝骤闻,意殊骇,念既死,且方倚崇焕,乃优旨褒答。”毛文龙即便死去,他依然是朝廷的左都督,掌握着尚方宝剑,这是普通一品大员无法相比的权力象征。

袁崇焕之所以敢杀毛文龙,不仅是因为他手握尚方宝剑,更因为他早在担任四品文官时就曾因为贪污处决了辽东副总兵杜应奎。这种未经请示的行为,已遭到前任督师孙承宗的严厉批评。然而,孙承宗的警告,反倒促使袁崇焕深信,手中的尚方宝剑能让他随心所欲地决定生死。

但袁崇焕最终低估了这次行为的后果。毛文龙死后,后金失去了威胁,迅速攻入北京城外,造成了“己巳之变”,而袁崇焕则因此丧命。他曾承诺五年内收复辽东,但三年过去,竟然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而他领导的“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虽然获得了胜利,但由于长期的政治误判和军事失策,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任务

365bet体育平台 怎么在xboxone买游戏

怎么在xboxone买游戏

📅 07-29 👁️ 8107
365bet网址开户 Android开发工具如何选择

Android开发工具如何选择

📅 08-04 👁️ 5911
365bet网址开户 炉石国服回归bug汇总自制蓝贴(10月10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