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抬
头
二
月
初
二
今天,农历二月初二
是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
龙抬头又被称为
“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
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二月二 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
风雨顺,又丰收
大仓满,小囤流
好年景,春开头
在这一天
人们迎龙求雨,祈盼丰收
期盼着一个好年景、好收成
阳气回升
大地解冻
春耕将始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此外,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要在这天抬头升天,故有民间信奉的“龙头节”,又称“春龙节”等。
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龙头节”流传至今!
“二月二 龙抬头”的习俗
作为一个吉祥的日子
人们在二月二这天
剃“龙”头、吃“龙”食、熏虫儿
许下美好的祝愿
吃龙食
剃龙头
熏
虫
儿
吃“龙”食
二月二这一天的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熏虫儿
从明朝起,民间就流行“熏虫儿”的习俗。人们把元旦祭祖所用的饼或新做的馅饼用油炸来吃,用炸油的气味来熏床或炕,把将要复苏的“虫儿”熏死,来祛除病灾,保障健康。人们在这天还要清扫房屋。俗谚说:“二月二日扫房梁,蝎子蜈蚣没处藏。”
“二月二 龙抬头”
这条“龙”从何而来?
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
仰望夜空可以看见“龙角星”
从东方地平线缓缓升起
仿佛“龙抬头”一般
在我国,自古以来“二月二 龙抬头”都是一个重要节日,一般人们在这一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纳祥转运。追溯其形成,许多人认为,它起源于自然天象,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知有关。究竟这条抬头的“龙”是从何而来的呢?
古人通过观测天象来确定农时,“龙抬头”就是其中一种时节天象。
苍龙七宿。图源:北京天文馆
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为“四象”(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象七个星宿。东方的七个星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组成一个“龙”的形象。
“二月二 龙抬头”反映的天象,是初春时节二十八宿之一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就像“龙抬起头”。
二月二,龙抬头
一切都是好兆头
愿你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为了梦想,努力奋斗
原标题:《二月二,龙抬头》
阅读原文